潍坊职业学院紧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目标,对接产业动态,深化产教融合,系统实施“亮标、强师、炼课、示范、深研”五个计划,全方位支撑高质量课堂建设,服务高技能人才培养。
一、产教融合、长线布局,“亮标计划”为高质量课堂定向
一是瞄准产业需求,校准育人方向。依托市域产教联合体、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、职教集团(联盟)等载体,采用定期访企拓岗、企业调研、参与行业论坛等方式,实时掌握产业前沿技术动态和核心岗位需求变化,定期发布行业发展趋势、人才需求情况调研报告,为专业(群)建设和课程设置提供依据。二是深化产教协同,共建动态标准体系。联合行业龙头企业、区域领军企业,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、课程标准,共同开发课程、教材,动态调整专业标准与课程体系,及时将新技术、新工艺、新规范融入课程内容,确保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精准对接。三是完善制度保障,推动标准落实执行。从规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、课程标准、课堂教学行为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入手,修订《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规范》等管理文件,制定《高效课堂建设评价标准》,构建起全链条、闭环式高质量课堂建设制度体系。开展“讲标准、学标准”活动,强化教师对标准的理解与执行。
二、师德统领、固基强能,“强师计划”为高质量课堂赋能
一是师德为先,构建“教育-示范-考核”师德建设机制。开展教师沙龙、教师全员培训和新进教师岗前培训等活动,实现常态化师德教育全覆盖。组织师德标兵评选与事迹推介活动,制定师德评价办法,将师德表现作为职称评聘、评优树先的首要条件,对师德失范行为实行“一票否决”。二是实施“固基”“强能”工程,锻造教师课堂教学能力。开展教师基本教学规范和教学设计培训、教师基本功比赛与展示等活动,夯实教学基本功。构建“院级-校级-省级-国家级”四级竞赛体系,组织专家团队提供全程指导,助力教师实现课堂教学能力质的飞跃。三是深化产教融合,提升教师实践教学水平。完善《专任教师企业实践锻炼管理办法》,建设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15个,定期组织“百名专家进百企”活动,为教师深入企业搭建“零距离”平台。引进企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担任产业教授、兼职教授,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。727名教师通过山东省职业教育“双师型”教师认定,入选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,涌现出教育部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名匠等一批领军人才。
三、全域多元、力量聚合,“炼课计划”为高质量课堂筑路
一是创新教学模式,打造高效课堂新范式。以37项高效课堂建设项目为牵引,实施“一课多师、团队协同”,全面推行项目式、情景式、体验式教学,将企业真实生产项目引入课程,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,打造友好交互、教学相长的学习共同体。二是聚焦教学全流程,实施差异化课堂评价。聚焦“课前-课中-课后”,分公共类、专业技能类、实践类3类构建差异化课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。引入教师、学生、督导等多主体,对课程目标达成度、教学方法有效性、资源应用合理性等进行量化评估,形成以评促教、以评促改的良性循环。三是强化数字赋能,创设多场景、沉浸式学习空间。依托在线教育综合平台和智慧课堂,开发聚合虚拟仿真、在线课程等高质量、体系化、多类型的数字资源。建成在线开放课程604门,汇聚教学资源20万条。
四、名师带动、资源聚沉,“示范计划”为高质量课堂增效
一是采用“线下现场示范+线上录播展示”双轨并行模式。组织教学名师、青年技能名师、骨干教师高效课堂示范课展示活动50场。线下以沉浸式实景课堂呈现教法创新与互动艺术,线上依托在线教育综合平台配套教学资源、教学设计解析与反思,构建“观摩-研讨-反思-改进”闭环交流体系,推动优秀教学案例跨时空传播。二是强化标杆引领激励,激发教师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性。组织评选院级高效课堂典型案例38个、教材建设奖优秀教材8本,每年评选优质授课奖教师100余名,形成“案例示范、教材引领、教师标杆”立体化激励矩阵。三是注重成果转化,推动优质资源赋能升级。建成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,入选国家在线精品课程7门,第一主编“十四五”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20本、国家教材建设奖1项。通过优质资源持续开发迭代反哺课堂教学,实现“建资源、用资源、优课堂”的良性循环,推动课堂教学质量实现整体跃升。
五、问诊把脉、集中攻坚,“深研计划”为高质量课堂续航
一是实施“专家领航+名师督导+导师护航”三级师资培育。汇聚职教专家、行业领军人才组建校外智囊团,年均举办专题讲座10余场,助力教师更新教育理念、把握行业脉搏;设立校内名师督导岗,每周听课4节以上,强化一对一“问诊式”指导;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,从教案撰写到教学反思,对新进教师进行全流程帮扶,构建起老中青协同发展的师资成长生态圈。二是依托教研室开展集体备课与全员磨课活动。年均组织集体备课400余次、磨课活动100余场,推动教学方案从基础版向精品版持续进阶。三是聚焦课堂教学,立项高效课堂专项研究课题。建立“选题论证-过程管理-成果孵化”全链条课题管理机制,推动教师团队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可复制、可推广的教学改革经验,为高质量课堂建设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范式。四是推动教师企业实践成果向教学资源高效转化。鼓励教师将企业新技术、新工艺、新规范转化为教学案例、实训项目、课程标准等特色资源,校企合作开发校本教材93本,为高质量课堂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动能。